从现代化角度研究近代史的原因(研究论文结论(5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2、 红楼梦中秦可卿带宝玉进她房间睡觉? 贾母当然知道秦可卿带贾宝玉进她房间睡觉了,但贾母不仅不会阻止,还十分希望是这样的结果。书中说,这天

红楼梦中秦可卿带宝玉进她房间睡觉?
贾母当然知道秦可卿带贾宝玉进她房间睡觉了,但贾母不仅不会阻止,还十分希望是这样的结果。书中说,这天,贾母带着宝玉等人来到宁国府会芳园赏梅,宝玉一时困倦。秦可卿便对贾母说,老祖宗放心,宝二叔“只管交与我就是了”。
贾母还没点头,秦可卿就招呼贾宝玉的奶奶丫鬟:“请宝叔随我这里来”。书中没有写贾母是否同意秦可卿带贾宝玉去睡,但却从旁交代:“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,生的袅娜纤巧,行事又温柔和平,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,见他去安置宝玉,自是安稳的。”
所以,贾母是知道秦可卿要带宝玉去她房间睡的,不仅不阻拦,还十分地放心,甚至是巴不得这样。这是为什么呢?
贾母为何放心宝玉在秦可卿房间午睡第五回是《红楼梦》提纲挈领式一回书,这回书的开头就从“睡”的事写起,说贾母照顾林黛玉的饮食起居,犹如对待宝玉一般。说宝玉“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,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。”
林黛玉进贾府时只有六岁,贾宝玉比林黛玉大一岁,都属于儿童期。贾母把这两个小孩带在身边照顾,坐卧都在一起,哪有什么男女之别呢?秦可卿固然已经结婚,但贾宝玉很小,贾母又如何不放心这件事呢?
这是以文本故事脑补贾母最简单的想法,正如秦可卿说的那样:“他能多大呢,就忌讳这些个”。
但是,这其中还有一个需要交代的细节,那就是秦可卿起初并没有把贾宝玉带到自己的卧室,而是领进了“上房内间”。莫非,贾母当真不知道宝玉会去秦可卿房间午睡。贾母当时是怎么想的,书中也已经暗示她是知道有这种事情会发生的。
贾母十分了解秦可卿,知道她“极妥当”,“乃是重孙子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”。因而,任随秦可卿怎么安置贾宝玉,贾母都是十分放心的,她原本就不需要知道贾宝玉去哪里睡。换句话说,贾母真的是巴不得秦可卿把贾宝玉带到她最私密的地方午睡呢。
难道说,贾母早已意识到其中会发生点什么事?
却说秦可卿先把贾宝玉带进了“上房间内”,贾宝玉一见《燃藜图》便不愿意在这里睡,秦可卿这才把他带去了自己的卧室。这个细节,就隐藏了贾母不阻止秦可卿带贾宝玉去任何地方的隐情。那么,《燃藜图》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,致使贾宝玉很厌烦,又是贾母放心秦可卿呢?
《燃藜图》隐藏“乘槎待帝孙”“燃藜图”典出《拾遗记》,说的是西汉帝室之胄,汉高祖异母兄弟楚元王刘交玄孙刘向的一段“仙缘”。汉成帝末,刘向在天禄阁校书,“夜有老人,著黄衣,植青藜杖,登阁而进,见向暗中独坐诵书。老人乃吹杖端,烟燃,因以见向,说开辟已前。向因受《洪范五行》之文,恐辞说繁广忘之,乃裂裳及绅,以记其言……”。
说的什么意思呢?刘向读书思考到夜里,忽然来了一位穿着黄衣裳,拄着青藜杖的老人。这个老人见刘向在黑暗中读书,便吹燃了手中的青藜杖,与刘向相见。这个燃藜老人给刘向讲授“开辟鸿蒙”之前的事情,刘向因此学到了《洪范五行》的知识。
《洪范五行》是一部专讲帝王治世的书,也就是说,这位黄衣老人给刘向传授的是帝王之术。因此,这个老人在天明辞行时告诉刘向:“我是太一之精,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,下而观焉”。
太一,即太乙,其中一义指的是“帝星”。如此,就照应了林黛玉、史湘云、妙玉三人凹晶馆联诗中的“犯斗邀牛女,乘槎待帝孙”这句诗。贾宝玉不愿意在有燃藜图的地方午睡,是尚未到夜间,他只能去“幻境”而不能“犯斗”待帝孙,斗,就是星斗,此处应当对应的是《燃藜图》中的“太乙”帝星。
“燃藜图”出现在这里,意味着贾宝玉也有一段“仙缘”,他与刘向一样,都具有皇室血统,但却不是正脉而是“庶出”。这才是书中写“燃藜图”的所在,切不要被“世事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”这副对联所误导,把“燃藜图”解读为典故的本意,说秦可卿有意启发贾宝玉仕途经济,贾宝玉厌恶这一套而不愿意睡在这里。
贾母其实也不希望贾宝玉在这里午睡,她更希望秦可卿把宝玉带进自己的卧室。其中的原因,还是这副《燃藜图》。
说得这么纠缠与隐秘,这其中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?
文章来源:《黑河学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hhxk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21/923.html
上一篇:你身边那个每天坚持看书的人(学位论文与期刊
下一篇:没有了